2011年是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开局年,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,全县人民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紧紧围绕创新驱动、转型发展工作目标,大力实施“121工程”,强力推进“工业强县、创业富民”战略,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,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生活继续改善。
一、综 合
初步核算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.17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5.77亿元,增长3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70.61亿元,增长21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64.79亿元,增长15.8%。三次产业构成比为25. 3︰39.0︰35.7;其中:第一产业下降3.7个百分点,第二、第三产业分别提高3.6个百分点和0.1个百分点。按常住人口(82.93万人)计算的人均GDP为21847元,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467美元,比上年增加3421元,增长18.6%。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.0%、56.4%和36.6%,比上年分别下降9.4个百分点、上升8.1个百分点和上升1.3个百分点;在国民经济增长14.1%的增长率中,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、7.95个百分点和5.16个百分点。
表1、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
指 标 |
绝对量(亿元) |
比上年增长(%) |
地区生产总值 |
181.17 |
14.1 |
第一产业 |
45.77 |
3.4 |
第二产业 |
70.61 |
21.2 |
工 业 |
56.57 |
22.5 |
建筑业 |
14.04 |
16.2 |
第三产业 |
64.79 |
15.8 |
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 |
6.53 |
8.6 |
批发和零售业 |
8.27 |
10.6 |
住宿和餐饮业 |
3.76 |
6.5 |
金融业 |
1.63 |
3.0 |
房地产业 |
7.78 |
9.7 |
营利性服务业 |
20.94 |
26.2 |
非营利性服务业 |
15.88 |
15.6 |
省、市、县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,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。落实省为民办实事到位资金5.85亿元,其中:中央拨款3.20亿元,省市拨款0.93亿元,县级拨款0.6亿元,乡村自筹1.12亿元。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2.4万人;改造县乡公路12公里,建成乡镇到村水泥路103公里;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座;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,新增廉租住房1224套;新建农村沼气池2500个;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.25万人,农民工预备制培训0.36万人,阳光工程培训0.22万人。
市场物价高位趋降。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涨,7、8月份达到6.0%的高点后开始回落,1-12月份分别为5.3%、5.5%、5.4%、5.5%、5.7%、5.9%、6.0%、6.0%、5.7%、5.6%、5.3%、和3.4%;全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.73%,同比上升2.53个百分点,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,达到11.26%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.47%;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.9%;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.5%;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.8%;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.2%;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1.9%。
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: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较大,物价涨幅有所回落,但仍维持高位,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,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。
二、农林牧渔业
农业生产平稳增长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(现价)73.79亿元,同比增长4.5%;其中:农业总产值30.7亿元,增长9.64%;林业总产值0.65亿元,增长8.33%;畜牧业总产值32.68亿元,与上年基本持平;渔业总产值4.45亿元,增长0.68%;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.31亿元,增长13.5%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.77亿元,增长3.4%。其中:农业增加值22.23亿元,增长2.5%;林业增加值0.53亿元,增长8.5%;畜牧业增加值16.69亿元,增长4.3%;渔业增加值2.94亿元,增长5.2%;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.38亿元,增长3.6%。
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。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3.65万亩,其中:水田79.74万亩,旱地23.91万亩。常用耕地面积100.35万亩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5.74万亩,增长1.95%。其中:粮食播种面积122.15万亩,增长5.22%,总产量49.17万吨,增长4.48%;油料种植面积68.64万亩,增长1.42%,总产量9.12万吨,增长2.57%;棉花种植面积25.37万亩,减少2.31%,总产量2.87万吨,减少1.44%;蔬菜种植面积15.53万亩,增长2.99%,总产量24.3万吨,增长3.18%;瓜果总产量1.86万吨,减少1.1%;水果产量10.68万吨,增长5.6%。
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。全年造林面积4.29万亩,成林抚育面积4.59万亩,零星植树258万株,森林覆盖率32.79%。
畜牧业生产有所回落。全年出栏肉猪96.48万头,减少4.11%;肉牛2.32万头,减少2.11%;肉羊23.49万只,减少4.71%;家禽出笼1766.69万羽,增长0.57%。
渔业生产形势稳定。全年淡水养殖面积21.21万亩,水产品总产量4.78万吨,均与上年持平。
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台数11.3万台,增长11.33%;农业机械总动力69.01万千瓦,增长4.23%;农用运输车2847台;拖拉机1776台,增长4.78%。全县化肥施用量20.48万吨, 增长0.88%;农药施用量2037吨,增长0.15 %;农村用电量0.95亿千瓦小时,增长1.45%;自来水受益村数212个,通电话、通电、有邮路及农村投递线路的村427个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工业生产较快增长。 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7.36亿元,增长39.6%。其中8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9.34亿元,增长52.3%,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8.02亿元,增长20.6%。实现工业增加值56.57亿元,增长22.5%;其中: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.65亿元,增长24.8%;园区工业增加值16.90亿元,增长20.8%;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5.92亿元。
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56.92亿元,增长81.42%;实现利税总额7.08亿元,增长56.93%;其中利润总额2.94亿元,增长77.71%。5家企业发生亏损,亏损额0.06亿元,减亏0.07亿元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56.42亿元,增长53.11%,产销率98.17%,提高2.03个百分点。列入统计的11种主要产品产量,有8种产品增产。
表2、2011年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
产品名称 |
单 位 |
产 量 |
增减(%) |
原 煤 |
万吨 |
22.81 |
-14.29 |
发 电 量 |
万千瓦时 |
51395 |
74.71 |
大 米 |
万吨 |
4.92 |
-44.18 |
啤 酒 |
千升 |
238233 |
77.3 |
纱 |
万吨 |
3.02 |
29.73 |
食用植物油 |
万吨 |
17.37 |
27.55 |
冻 肉 |
万吨 |
2.00 |
4.87 |
氮 肥 |
万吨 |
10.36 |
-6.73 |
饲 料 |
万吨 |
4.87 |
2.53 |
人 造 板 |
万立方米 |
8.25 |
25.61 |
十种有色金属 |
万吨 |
3.81 |
0.74 |
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43.26万吨标准煤,增长16.42 %;企业用电量4.89亿度,增长45.9%;万元增加值能耗1.06吨标准煤,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6.71%。
建筑业健康发展。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.04亿元,增长16.2%。13家资质建筑企业和2家劳务分包企业共完成建安施工产值13.25亿元,增长26.4%;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.6万平方米,增长1.25%;竣工房屋面积85.06万平方米,增长3.48%;实现利润总额1.01亿元,下降9.0%;15家建筑业期末从业人员7664人,增长5.89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。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.4亿元,增长40.6%。其中:城镇投资(含房地产投资)105.32亿元,增长43%;农村非农户投资9.08亿元,增长17.2%。全年共有500万元及以上投资施工项目380个,投产项目359个;一产业完成投资3.12亿元,增长60%;二产业投资完成56.37亿元,增长46.38%;三产业完成投资54.91亿元,增长34.12%;工业技改投资21.41亿元,增长24.12%。
房地产市场活跃。全年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4家,其中有业务开发量的房地产企业15家,开发项目21个,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.29亿元,增长23.9%。房屋施工面积149.23万平方米,增长1.93%;房屋竣工面积61.17万平方米,下降23.86%;商品房销售面积108.92万平方米,增长8.2%;商品房销售额33.79亿元,增长55.5%;商品住宅平均价格2905元/㎡,增加930元,增长47.08%。
五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业
交通运输稳步发展。全县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6.53亿元,增长8.6%。全年改造县乡公路12公里,建成乡镇到村水泥路103公里;全县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达1818.59公里,其中国道41.95公里,省道100.12公里,县道246.09公里,乡道290.66公里,村道1139.77公里。
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.13亿元,同比增长5.7%;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.9万户,同比下降24.4%;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8.8万户,比上年净增1万户;互联网宽带用户3.97万户,比上年净增0.83万户。
旅游业加快发展。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.23亿元,增长8.78%,接待游客258.99万人次,增长4.0%;全县共有宾馆酒店300家,其中三星级酒店3家,待评五星级1家;有旅行社2家,旅行社营业部5家;国家A级景区2处,省级特级旅游名村1个,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,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家。
六、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
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.61亿元,增长18.1 %。其中:城镇52.03亿元,增长16.6 %,乡村7.58亿元,增长29.2%。按行业分,批发业4.59亿元,增长19.8 %;零售业49.42亿元,增长17.9%;住宿业0.43亿元,增长22.8 %;餐饮业5.17亿元,增长18.3%。
全年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9.66亿元,增长12.8%,利用外资2783万美元,增长7.5%。
七、财政、金融
财政收入增幅较大。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.73亿元,增长29.98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.37亿元,增长31.46%;其中税收收入3.23亿元,增长27.03%,非税收入2.134亿元,增长38.77%。税收收入中,国税完成0.43亿元,增长38.1%;地税完成2.8亿元,增长25.49%。
财政支出刚性增加。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.51亿元,增长22.54%。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.45亿元,增长14.12%;教育支出3.52亿元,增长4.72%;农林水事务支出2.91亿元,增长11.5%;医疗卫生支出2.67亿元,增长41.47%;节能环保支出0.43亿元,增长23.1%;文化体育支出0.30亿元,增长32.81%;科学技术支出0.15亿元,增长24.35%;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.02亿元,增长42.27%。
金融市场运行平稳。年末全县共有各类银行机构8 家,营业网点65家;保险公司15家,营业网点29家;8家银行金融机构实现营业收入4.65亿元,实现利润1.53亿元;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5.58亿元,比年初增加20.2亿元。其中:居民储蓄存款110.8亿元,比年初增加17.7亿元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.9亿元,较年初增加6.8亿元。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3.24亿元,理赔金额0.9亿元,实现利润1.17亿元。
八、教育和科学研究
教育事业不断进步。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9所,减少4所。其中普通中学40所,职业中学5所,小学134所。在校学生81130人,减少2164人。其中普通中学34884人,减少2537人;职业中学7509人,增加821人;小学38737人,减少448人。毕业生22124人,减少2112人。其中普通中学12926人,减少875人,职业中学2424人,减少787人;小学6774人,减少450人。教职员工6601人,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3693人,职业中学教职员工384人,小学教职员工2524人。全年高考录取生5133 人,其中本科3066人。
科技事业得到巩固。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49项,其中国家级2项,省级13项,县级34项。项目总投入3700万元,专利申请量179件,专利授权量109件。技贸机构18个,从事科技活动4300人,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。
九、文化、广电、体育和卫生
文化事业繁荣发展。年末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,乡镇文化站32个。全年放映电影7452场次,观众223万人次;剧团演出121场,观众6.2万人次。图书馆藏书11.6万册,总流通人数5.9万人次。文物所馆藏文物2317件,一级品27 件。
广电事业不断壮大。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,广播人口覆盖率100%。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,电视人口覆盖率98%。有线电视用户11.5万户,农村有线广播站32个。
体育事业健康发展。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地4个,其中运动场1个,训练房1个,游泳池1个,等级裁判员44人。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9次,运动员参加人数2万人次,全年获得省级金牌5.42枚,省级银牌13枚,省级铜牌2.33 枚。
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。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,其中二甲医院2个,乡镇卫生院32个,妇幼保健院1个,专科疾病防治所5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,其他卫生机构3个。卫生工作人员2873人,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51 人。拥有病床位数1827张,全年诊疗病人135万人次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9.84万人,参合率97%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14345万元,累计受益103 万人次。
十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人口规模有序扩大。全县年末总人口93.75万人,其中:非农业人口17.46万人,农业人口76.29万人;总人口中,男性47.16万人,女性46.59万人;全年出生0.96万人,死亡0.4万人,人口出生率10.24‰,人口死亡率4.26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5.98‰。常住人口82.93万人,其中:城镇人口27.86万人,乡村人口55.07万人。城镇化率为33.59%,提高1.52个百分点。
居民收入较快增长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8元,增长13.82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8.09%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99元,增长19.48 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13.75%。
就业形势总体良好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29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3628人。城镇零就业家庭114户得到援助,继续保持动态清零。至年末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.3%。
社会保障不断加强。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.84万人,实缴养老保险费6761万元,实际发放养老金8076万元;企业和个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.74万人,实缴保险金10523万元,实发养老金19389万元;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.87万人,实缴统筹基金4305万元,实际支付5172万元;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.2万人,统筹基金881万元,实际支付837万元;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.32万人,实缴保险费722万元,实际拨付182万元。
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。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6个、床位2350张,收养人员2160人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低保对象1.52万人,发放城镇低保金3600万元。农村低保对象3.32万人,发放农村低保金3430万元。
十一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
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(不含火灾事故)147起,同比上升7.1%;事故死亡23人,下降14.8%;受重伤7人,同比上升75%;直接经济损失119万元,下降53.3%。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9起,死伤人数29人,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;火灾事故7起,直接经济损失52万元。煤矿事故1起,死亡1人,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。水利、农机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。全年事故控制指标25人,发生各类事故死亡23人,占控制指标数的92%,全县连续九年没有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。
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。全年完成限制治理项目1个,投资额700万元。澧水水质维持在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、涔水水质Ⅳ类标准,水质功能达标率100%,市城区饮用水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。全年废水排放总量1585 万吨,废水处理率80%;废气排放总量72亿标立方米,废气处理率70%;废物排放总量23万吨,废物处理率100 %。
注:1、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。
2、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