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澧县政府门户网站 >> 走进澧县 >> 澧州文化 >> 正文
杜牧在澧州
发布日期:2017/2/16 16:47:00      作者:佚名/张礼乔      来源:张礼乔公众号

  杜牧,晚唐著名诗人,与李商隐齐名,人称“小李杜”。杜牧曾为扬州写下了著名的诗句“二十四桥明月在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“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。”为扬州增色不少。

  实际上,杜牧也曾在澧州停留过一段时间,也为澧州写下优美的诗篇。

  杜牧(公元803——853)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他是因何来澧州,又在澧州停留了多久呢?

  杜牧来澧州的原因,直接和一个人有关系——杜悰。杜悰(794年—873年)字允裕,京兆万年(今陕西长安)人。唐中叶宰相杜佑的孙子,是杜牧的堂兄。通过杜牧写的《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》可知,杜悰在唐宪宗元和八年(814)娶了唐宪宗的亲生女儿岐阳公主。因为澧州自思王起就是唐朝皇亲国戚执掌之地,大和初杜悰即由殿中驸马都尉旋出澧州剌史。《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》中记载:“尚书旋出为澧州剌史,主后尚书行。……尚书在澧州三年……”《新唐书》载杜悰在“大和初(827),由澧州刺史召为京兆尹,迁凤翔忠武节度使。”那么杜悰在澧州任刺史应该整整三年。

  此时的杜牧24岁左右,并没有考取功名,像李白一样,找一个像样的靠山而出仕,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和做法,杜牧找他的驸马兼澧州刺史的堂兄杜悰成为必要之举。于是他真的来了。

  他在另外一篇文章《窦烈女传》中记叙过来澧州这件事:“大和元年(827),予客游涔阳,路出荆州……”他在澧州停留的时间并不长,因为杜悰“大和初,由澧州刺史召为京兆尹”。在澧州,他认识了与他年纪相仿的李群玉(公元808——862),此时的李群玉年纪应该是20岁左右,杜牧在读了李群玉的诗句之后,认为李群玉可以上京去参加科举了,于是他写下了:

  送李群玉赴举

  故人别来面如雪,一榻拂云秋水中。

  玉白花红三百首,五陵谁唱与春风。

  只是我很奇怪的是,杜牧为李群玉写了如此深情的诗句,李群玉却没有为他写一首诗。我相信李群玉肯定写了,要么写得不如杜牧,要么《全唐诗》没有收录。反正我看了李群玉诗集是没有发现,我相信李群玉写了,是因为他有《秋登涔阳城》二首,

  还有一首《送客往涔阳》:

  春与春愁逐日长,

  远人天畔远思乡。

  蘋生水绿不归去,

  孤负东溪七里庄。

  我不能考证是不是写给杜牧的。既然杜牧的堂兄在澧州做刺史,杜牧又与李群玉相识并写了诗句,来而不往非礼也,所谓“诗词唱和”肯定是有的。

  杜牧在澧州除了与诗人李群玉交往之外,还与其他诗人有来往。

  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(尹曾典此郡)

  一话涔阳旧使君,

  郡人回首望青云。

  政声长与江声在,

  自到津楼日夜闻。

  在澧州的生活,杜牧应该是非常愉快的,因为他在离开澧州多年之后,还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:

  寄澧州张舍人笛

  发匀肉好生春岭,截玉钻星寄使君。

  檀的染时痕半月,落梅飘处响穿云。

  楼中威凤倾冠听,沙上惊鸿掠水分。

  遥想紫泥封诏罢,夜深应隔禁墙闻。

  这首诗写于大中二年(848),这个张舍人叫张会宗,也曾任过澧州刺史,累官至考功员外郞。从这首诗,我可以推断,在杜悰离开澧州后,杜牧并没有马上离开,而是结识了张会宗这人,从而在澧州停留了更长的时间。

  最后,我们可以从杜牧写给李群玉、张会宗的诗句,还有《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》、《窦烈女传》这样的文章中看出,杜牧对澧州是非常喜欢,并满怀深情的,美丽的澧州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,才引得诗人如此深情的吟诵。

  

分享到: